胰腺枪弹损伤预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注意21种慢性病都跟一件事有关这种体
TUhjnbcbe - 2022/6/10 16:45:00

你知道吗?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全球范围内的肥胖人群已超过6.5亿人

或许你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真的不能再胖下去了!

超重和肥胖带来的危害太多了

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

脂肪肝、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

这些病只是肥胖带来的其中一部分

21种疾病与肥胖密切相关

近期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杂志》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在对11万多人进行分析后发现,肥胖与21种心血管代谢、消化、呼吸、神经、肌肉骨骼和传染病等疾病密切相关。

研究团队分析了来自芬兰的数据,共纳入个符合纳入标准的成年人,平均随访时间为12.1年,其中75.6%为女性,24.4%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2.6岁。在名参与者中,有一半的人体重正常(54.2%),四分之一的人超重(25.9%),18.5%的人肥胖,1.4%的人体重不足。

研究最终确定了21种与肥胖密切相关的疾病,涉及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

在肥胖人群中:

患至少1种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为体重正常人群的2.83倍;患2种肥胖相关疾病(即普通共病)的风险,为体重正常人群的5.17倍;患有≥4种肥胖相关疾病(即复杂共病)的风险,约为体重正常人群的12.39倍,且患病年龄大大提前。

在患有复杂共病的肥胖人群中,最常发生的肥胖相关疾病包括:

糖尿病(75.4%)、高血压(71.8%)、睡眠障碍(42.6%)、骨关节炎(42.1%)、心律失常(34.4%)、细菌感染(31.3%)和哮喘(22.1%),其它的还有心绞痛、心梗、心衰、脑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胰腺炎、肝病、痛风、背痛、肾癌、皮肤感染和湿疹、贫血等。

肥胖程度越高,患复杂共病的风险越大。

肥胖人群53.6岁时,即达到体重正常人群75岁时普通共病的患病风险;55岁时复杂共病的患病风险,与体重正常人群75岁时的患病风险持平。

“将*肚”患癌风险最高

随着体重和腰围的增加,患癌风险会越来越高。与正常人相比,肥胖者肿瘤的发病风险会增加2~4倍。

医学上使用体重指数,即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来衡量一个人的胖瘦程度。(综合生命时报)

对中国人来说,BMI<18.5为体重过低,18.5≤BMI<24为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肥胖除了会增加健康人患癌风险,也会增加癌症患者复发、转移,以及患其它癌症的风险。在众多体型中,患癌风险由低到高分别是:

风险最低?:身材始终匀称

从小到大一直保持均匀体型的人,即BMI(18.5~23.9)和腰围均不会超标。

风险较低??:老年才发福

年轻时体重、体型控制在合理范围,到了老年才微微发福的人。

风险不高???:早年曾肥胖,减肥成功

早期肥胖或曾经肥胖人群,后来通过运动、饮食等减肥成功者。

风险较高????:全身一起胖

从小到大一直肥胖(BMI>24)的人。

风险最高?????:长期中心型肥胖

长期有“将*肚”“啤酒肚”“游泳圈”的人,也就是“苹果型”身材,即肚子大,胳膊腿细,内脏脂肪较多。

腰臀比,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

★正常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腰臀比=腰围÷臀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男性腰臀比超过0.90,女性超过0.85,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需要及时进行体重管理。

专属「减肥指南」来啦

对于肥胖人群,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匀速”减肥。每周减肥0.5~1公斤,一个月减1~3公斤,这种方法,对身体损伤小且不易反弹。

控制油脂摄入

建议肥胖者选择橄榄油、茶油来烹调,每天控制在20~25克(搪瓷勺约两勺半)。如果外出吃饭,点菜时要选清淡类的菜品,尽量别点水煮鱼、地三鲜等油多的菜肴。改掉暴饮暴食的习惯,少吃“藏油”多的零食,如起酥面包、蛋*派、泡芙等。

运动:先“减”糖,再“减”脂

对肥胖者来说,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结合是较好的运动方式。先做无氧运动(如卷腹、仰卧举腿等)消耗掉体内多余的糖,后做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进一步消耗体内脂肪。无氧运动每次15~20分钟,有氧运动30~40分钟,一周至少做4~5次,最好坚持每天训练。

此外,运动前先做牵伸热身准备,运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运动后做舒缓的整理运动。

调整膳食模式

为需要减重的人群推荐3种膳食模式:高蛋白膳食模式、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和轻断食膳食模式。

高蛋白膳食模式

把饮食中的蛋白质供给比例增加到20%以上,多吃瘦肉、蛋、禽、鱼等。

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

在保证膳食平衡的情况下,减少每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轻断食模式

1周内5天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摄取平常的1/4能量(女性约千卡/天,男性千卡/天),并且长期坚持。

普通的肥胖者,一般建议选用高蛋白膳食模式,有肾病的患者要用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无法接受以上两种膳食模式的人,可用第三种轻断食模式。以上几种模式可间歇性混合用。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学会细嚼慢咽很重要。

▼点击阅读原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21种慢性病都跟一件事有关这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