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枪弹损伤预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外科医生的利器手术机器人
TUhjnbcbe - 2025/8/7 18:08:00
                            

原创黄陈公济胃肠外科

近年来,“机器人手术”这个名字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科普宣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所谓机器人手术,并不是机器人做手术,而是医生通过操控“机器人”的机械臂为患者做手术。

认识“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手术”是一种通俗说法,医学上称其为“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是一种替代腹腔镜及胸腔镜的“主仆控制式”内镜显微手术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主机控制系统、传输和支持系统,以及影像输出系统组成。外科医生通过操作主机控制系统驱动机械臂完成各种操作,如组织的游离、分割,血管的解剖、暴露,出血点的缝合、结扎,周围组织的牵拉,等等。传输和支持系统通过线路将主板信息输送到器械端,当机械臂“收到”主刀医生的“指令”后,会在规定的区域内,通过合适的手术器械,用最优的方法完成操作。影像输出系统是投射和处理手术区域图像的处理系统,可为手术医生提供清晰的3D手术视野。

年,美国推出了第一代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因存在机械臂不灵活、图像不清晰等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经过10年的改良和创新,于年推出的第二代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有了质的飞跃,机械臂的操作范围更广,传输系统更完善,医生可以在不离开控制系统的情况下观察手术区域的画面。第三代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于年问世,增加了双主机控制台系统、模拟控制器,且允许应用一些外科热门成像技术,如荧光显影技术等。第四代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于年问世,其机械臂更加灵活,对主刀医生指令的判断和完成更加准确,3D高清成像技术的应用使手术画面更加真实,且可以进行远程视频观察和手术指导。

胃肠微创外科新篇章

胃癌和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统计,年全球约有万新增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我国每年新增确诊患者约90万人。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外科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微创手术已成为胃癌和结直肠癌手术的发展趋势。大量研究表明,在肿瘤切除的彻底性方面,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效果几乎没有差别;而在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方面,微创手术具有明显优势。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的出现翻开了微创外科的新篇章,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1.淋巴结清扫更彻底。以胃癌手术为例,患者的预后与术中淋巴结清扫是否彻底密切相关。胃癌手术解剖层次复杂、局部血供丰富、淋巴结清扫困难,往往难以兼顾微创和淋巴结清扫两方面。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在胃癌淋巴结清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对胰腺上缘淋巴结、脾门淋巴结、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的清扫,不仅更彻底,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也更小。

2.“保肛”更“擅长”。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方面,保肛难度大、保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不如意是困扰胃肠外科医生的难题。随着手术技术的逐渐成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但对于男性、肥胖、新辅助放化疗后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而言,无论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保肛难度均较大,且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情况也不尽如人意。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更擅长在狭小的骨盆里做手术,对肛门括约肌和周围组织的损伤更小,“保肛”效果更好,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黄陈,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入选中国好医生榜上海最佳胃肠外科医师,国内率先开展AI人眼追踪4K高清裸眼3D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上海率先开展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胃肠肿瘤手术。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杰出青年人才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学位论文、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

医院胃肠外科是我院的重点学科之一。胃肠肿瘤的治疗理念紧跟国际前沿,并建立规范化和精准化治疗体系,形成了以胃肠肿瘤手术和综合治疗为主的特色专科。胃肠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腹腔镜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单位之一,积累的病例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将3D腹腔镜、4K腹腔镜、AI人眼追踪-4K高清-裸眼3D腹腔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微创手术平台应用于胃癌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目前胃肠外科设有专病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诊疗时间覆盖周一至周六全天,诊疗主要病种包括胃癌、结直肠癌和胃肠间质瘤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科医生的利器手术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