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枪弹损伤预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医师节我是医师孙勤,我把故事讲给你
TUhjnbcbe - 2025/6/11 23:16:00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dhhz96q/
                            

努力,钻研,探索

爱心,仁心,善心

奉献,坚守,传承

……

选择做一名医生

就选择跟这些词为伴

用一颗真诚且炽热的心

夜以继日,攻坚克难

披荆斩棘,逆行而上

而他们

也在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里

演绎着不平凡的感人瞬间

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

小编邀请到咱们卫生系统的多位医师

与大家讲讲,他们的为医故事

与ICU相伴30载,无怨无悔

——孙勤

医师名片

孙勤

医院ICU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ICU奠基人之一,现任宁波医学会危重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慈溪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任,慈溪市重点学科带头人。

一切从零开始

我的祖籍是温州,成长在杭州,从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毕业后,我跟随爱人的脚步来到慈溪,在这从医、安家。年,医院重症医学科,也就是被大家称之为ICU的地方工作。一晃已过去30载。

年,我们ICU也才刚成立,第一任科室负责人是龚文华主任,加上胡于健老书记,还有我,当时我们三名医生组成救治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此之前,医院没有ICU,一些病情危重的病人,不具备转院条件的,只能丧失救治机会。随着重症医学在国内的起步,我们ICU也“诞生”了。

摆在眼前的实际问题是,一切要从“0”开始,包括学习新的专科知识,重症医学科在慈溪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就连当时宁波医院也还在摸索建设中,能否成功建立和发展科室还是个未知数。

建科后的几年,ICU团队进一步扩大

ICU要救治的都是病情最危重且病情复杂多变的病人,抢救时机可能稍纵即逝,所以医生是常常是要时刻守护在病人身边的,不能有一丝大意。加上学科建立初期,各方面基础薄弱,人手不足,面临的困难诸多,一切都要慢慢探索,很多事都靠摸着石头过河,许多年轻人觉得苦,不愿做。但那时候我就认准了这条路,因为我相信,我可以。

尽管我们科室是新成立,但从历史背景来看,上世纪80、90年代,重症医学在我们国家还是门新兴学科,学科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医院甚至都没有设立重症医学科。所以从这点来看,医院的发展步伐也算是领先的。

年,也就是SARS之后,国家卫计委将ICU设为一级学科,也就是和内科、外科同等级的学科,彼时才被真正重视起来。

年的一天,科室早交班会

在离生死最近的地方

很多人说,你们ICU几乎与外界隔离,给人以神秘又恐惧的印象。在我看来,这里是“跟死神抢人”,离生死最近的地方,也是最充满希望的地方。

大家知道,ICU是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这里配备各种先进的抢救仪器设备,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床旁超声、纤维支气管镜、CRRT机、床边血气生化分析仪等等几十种,并且一直在更新当中。

为年轻医生进行仪器操作演示

指导年轻医生读片

跟死神抢人,怎么抢?其实就是找准时机,要“快、准、狠”。抢救仪器就是我们跟死神抢人的利器。在人力、物力和技术的保障下,对危重患者进行连续的、动态的定性、定量观察,精准诊断,果敢施治,抓准机会,赢过死神。

建科初期,ICU与心内科监护病房合并在一起,共5张病床,设备仪器还没有像现在那么先进,用的是一些旧设备,几台国产呼吸机,非常简陋,监护设备也不齐全。所以遇到危重病人,医生经常一整天都站在患者床旁来观察病情的变化,工作相当辛苦。

就拿最简单的量血压来说,那时候哪有电子血压仪,都是要靠我们手动按捏,并且随时要监测血压变化,几轮抢救下来,甚至手都要磨起泡。

当时我们三名医生,每人当班轮值24小时,不能离开,期间管牢5张床位,真是一丝都不能大意,时刻神经紧绷。一旦病人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你要判断病情的发展方向是好的还是坏的,应在哪个时间点用药,用多少量……要知道,病人的命运,除了老天,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我们医生手里。

生和死,往往就是一念之间。

医院成了我的“家”

年,我被任命为ICU主任,但也恰逢科室人才青黄不接的时期。那时包括我在内,总共6、7个医生,团队以年轻医生居多,高年资不多。作为主要负责人,辛苦不必说,加上初期管理经验缺乏,肩上的压力和担子也骤增。

当ICU的医生、负责人,就要随叫随到。我绝大医院,医院对面,但凡遇重大抢救,疑难病例讨论、会诊,一个电话,不论刮风下雨,也不论多晚,我都去。

出于方便,有一阵我干脆住在医生办公室,前半夜起来看看病人的情况,睡上几小时,后半夜不放心,还要再起来看看。那时候也总有那么一股子劲,仗着自己年轻,精力旺,喜欢亲力亲为,也不觉着累。

查房

带教指导,救治病人

ICU里随时都可能发生病危情况,比如各类型休克、脓毒血症、产后大出血、中毒、溺水、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功能障碍、急慢性呼吸衰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重大手术后的危重病人等等。但在ICU久了,这些重症都成了我们眼里的“家常便饭”。30多年过去,医院呆过多少个夜晚,抢救过多少病人……

职业生涯里,那些印象最深的病人,往往还不是病情最重的。记得年,我遇到一位蛇毒女性患者,当时剧毒进展非常快,一下子导致多脏器损伤,呼吸衰竭,眼看就要不行了,我和另一位年轻医生一起守了两天两夜,到最后关头寸步不离严密观测,救治成功的刹那,真是喜极而泣!后来病人家属感谢我们,逢年过节拎着水果来看我,直到现在病人还记得我,这让我心底满满的感动。

但从未想过放弃

但也要知道,我们医生并不是神,很多时候我们也无能为力,尤其是遇到那些进展快、突发性强的恶疾。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年之后的几年,好像感觉到医患关系一下子紧张了,尤其是发生一些伤医事件,不免让人寒心。我也遇到过。

一次,我跟另一位年轻医生抢救完一个老年重症患者,病人本身高龄,身体情况已非常糟糕,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但他的老伴儿和子女压根不理解,“不就是平时有点咳,有点喘吗,人怎么就不行了?!”家属冲进我办公室,猛地一把抓住我的前襟,呵斥、辱骂……老太太随即嚎啕着“老头子啊,待你下去(意为去世),把这俩医生也一并带去了吧!”……这是我当医生以来,头一回被家属这般对待,喉咙底像被扼住似的难受。

我们尽一切努力去抢救,尽全力挽回,但还是遭到质疑和不理解,可我们医生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呐!

家属走后,我们收拾心情,还是继续去抢救……用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这叫做“病人虐我千百遍,我待病人如初恋”。救治成功,那自然有成就感,但如果失败了,也得拿出一颗勇敢的心去接受。不放弃,在这条路一直坚持走下去。

年,参加医学论坛留念

与ICU相伴30载

30年来,ICU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我也见证了她从“婴儿”到成年,再到如今“三十而立”的成熟壮年,看到她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

从最初的5张病床到现在20多张病床;从几台旧设备到一件件越来越新式的武器;从最初的3名医生到现在12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4名,其中硕士学位比例占到了40%以上);彼此的年轻人,都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科室骨干;救治流程、制度越来越完善规范,救治水平逐步提高台阶,技术指标医院水平。

任科主任时,我要求科室成员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更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奉献精神。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负责,对医学的钻研,要知道,选择医学就选择了终身学习,也选择了奉献。科室骨干在宁波市及慈溪市医疗技能比赛及护理操作比赛中屡屡得奖,科室先后获得了宁波市级及慈溪市级“三八红旗手”“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五一文明岗”“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荣誉称号,人才辈出的ICU医院的“黄埔军校”。

与ICU相伴30载,我把最美好的青春留在这,也留下和战友们一起奋斗、拼搏、努力的足迹。

30年来,也有遗憾。尤其对于家庭的亏欠,欠儿子太多的陪伴,欠与父母相聚的时光,甚至母亲几次患病动手术我都未能陪伴在侧……

但我跟自己说,从医,我无怨无悔。

来源|健康慈溪发布

编辑|林七

原标题:《中国医师节︱我是医师孙勤,我把故事讲给你听……》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医师节我是医师孙勤,我把故事讲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