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枪弹损伤预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脾胃虚则百病生,6种表现要小心,5 [复制链接]

1#

从中医角度来说脾胃指的是脾经与胃经。脾胃乃“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饮食中获取大量的能量来维持,而这些食物必须由脾胃来转化,也就说脾胃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要任务。二者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

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平日里经常进食无规律、暴饮暴食、过食生冷、疲劳过度、精神压力过大或久病等原因,会让脾胃变得虚弱,很容易出现一些脾胃虚弱的症状。

1.食欲下降、饭后腹胀、且肢体浮肿

2.气短不爱说话、肢体乏力

3.出现脱肛、胃下垂等症状

4.时常有便血、皮下出血等症状,女性出现崩漏

5.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6.腹中冷痛、四肢发冷、久泻、久痢

如果长时间的脾胃虚弱,不仅仅会导致消化不良,同时也会让身体的免疫能力、抗病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易感冒、反复咳嗽、经常腹胀的症状,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疾病的隐患,如胃炎、慢性胃炎以及肝、胆、胰腺等系统疾病。所以我们平日里要多注意调理脾胃,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在平日里调理脾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很多,但主要应从这几方面下手。

1.注意调节情绪

中医认为“忧愁思虑则伤脾”,平日里如果经常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如焦虑、紧张、抑郁等都容易伤到脾胃,或导致“气郁化火”影响脾胃的正常消化功能。所以我们平日一定要重视调节精神、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笑口常开,有利于脾胃正常功能。

2.注意避免疲劳

“饮食劳倦则伤脾”,过度的体力劳动可损伤脾胃、耗伤气血,容易诱发慢性疲劳综合症。所以我们在平日劳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注意劳逸结合。

3.注意防湿伤脾

中医认为“脾喜燥而恶湿”,如果湿气有余或内伤生冷,则易伤脾胃之阳,影响食物的吸收运化,导致伤食、腹泻、腹痛等症,因此我们平日里要特别注意湿气伤脾,避免住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以免伤到脾胃。

4.注意饮食有节

饮食不加节制、又没规律,是损伤脾胃的重要原因。我们平日里应做到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的原则来按时就餐。且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不要挑食、酗酒,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生冷、坚硬、粘滞、腌制、霉变等食物。

5.重视食疗

在平日里有很多药食同源的食物,部分食物有助于调脾和胃。如果平日里脾胃虚弱的人应经常适当食用可有助于补脾养胃、防疾保健。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三种有助于调理脾胃的药食两用食物。

陈皮:是一味常用的药食两用食材。具有通气健脾、燥温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有助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腹胀、腹满、恶心、呕吐,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患者食用。

2.花椒:是一味常用的药食两用食材。具有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的功效。可用于呕吐、风寒湿痹、齿痛的患者辅助食疗。

3.生姜:是一味常用的药食两用食材。同时生姜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调味品,也可作为蔬菜单独食用,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中医认为生姜具有发表散寒、温胃止呕、解毒的功效,能起到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

给大家推荐健脾养胃的两种小窍门

1.脾胃虚弱者可在平日里仰卧于床上,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用手摩擦腹部36圈,有助于消化、通大便

2.在平日里如果吃冷饮、吃冷食过多时,容易寒积脾胃,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可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的盐克,置于脐上3横指处,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