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出现,让很多人措手不及,自己平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但在检查血糖时,却被查出血糖超标,并且复查糖化蛋白时也查出水平超过正常标准。由此被诊断为糖尿病。这时,人们开始审视自己的过去,找到了“原因”,肯定是自己喜欢吃甜品,糖吃多了。在教育子女时,就会格外的强调,少吃糖,不仅牙会坏,老了还会得糖尿病。
糖吃多了才会得糖尿病?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喜欢吃糖。糖尿病的出现其实是胰腺疾病。在人体内血糖水平受到胰岛素的控制,当人们摄入过多的糖分后,就会刺激胰岛素细胞将血液中的糖分转化为能量,被细胞吸收利用。人们吃糖多,或者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等过多,会导致血糖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出现糖尿病的风险,但并不是一定会导致糖尿病。
而糖尿病的真正成因和胰腺有关。在人体的胰腺内,能够分泌一种胰岛素,这种物质能够帮助人体分解代谢糖分,从而转化为能量,维持人体所需。而当胰岛素的分泌出现障碍时,糖分就可能过度堆积,浓度超过一定的标准后,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会威胁血管健康。
所以糖尿病和吃糖多不多没有必然的关系,和胰岛素关系比较大。当胰腺损伤严重,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岛细胞活性下降后,血糖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引发糖尿病。
在过去,糖尿病的理解误区让很多人采用“饥饿疗法”治疗疾病。通过节食,限制饮食的方式来控制身体内的糖分摄入。在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的医生发现了这一疗法,并且在不断的试验后,完善了这种治疗理念。严格的限制能量摄入,这种方法确实让糖尿病患者生命不再很快流逝,但也让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
而在真正的认识糖尿病后,人们开始采用胰岛素等方式来治疗糖尿病。科学家还根据糖尿病的不同类型,将这种疾病分成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前者是胰岛彻底失去功能,无法分泌胰岛素,需要长期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后者只是胰岛细胞活性受到影响,可以选择控制饮食或者胰岛素的方式来接受治疗。
这样的发现可谓是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办法。糖尿病的“前世今生”中,有一些误区,是人们现在还沉溺其中的,多了解,对稳定血糖,控制疾病比较有益,除了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外,有关胰岛素的一件事,人们应该了解。
胰岛素治疗会产生依赖性?不能长期注射?
胰岛素治疗在一些糖尿病患者眼中被视为洪水猛兽,觉得会让人上瘾,甚至产生依赖。而事实上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自身无法合成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治疗是为了弥补人体的所需,更好的稳定血糖。在这种情况下,注射胰岛素可能带来的损伤远不及治疗带来的积极影响。对这些患者而言,注射胰岛素治疗是不可缺少的。
而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当身体内的血糖水平升得太高,不稳定的情况下,人们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尽快将血糖稳定下来,这样能够避免因为血糖过高而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在注射胰岛素后,并不会产生依赖性,这只是弥补人体所需的激素。
如果人们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坚持服用降糖药、限制糖分摄入,健康饮食以及充分的运动锻炼的这些方法,将血糖控制的比较好,也是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停用胰岛素治疗的。目前更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在口服降糖药物的影响下,稳定血糖,将糖尿病当成慢性疾病治疗,能够正常生活。
您对糖尿病的了解有多少?它的前世今生看明白了吗?其实人们以为的吃糖多才会得糖尿病是一个典型的理解误区,糖尿病的出现和胰岛素有较大的关联。还有哪些关于糖尿病的疑问,也可以在评论区提问。